第(2/3)页 而旋律中的主观情感有时反而对电影场景的铺垫造成了某种破坏,观众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旋律走而不是跟着镜头的叙事走,这对导演在故事的掌控方面有时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当旋律过于强调时,有时甚至会使一部电影看起来更像一支音乐录影带,这对于大部分的导演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更希望用音乐来服务电影,而不是用影像去服务音乐。 通常,用影像去驾驭一段非常出色的音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当这段配乐为某段著名的流行歌曲或古典名曲时,导演更需要非常努力的用画面去突破观众对某些著名音乐片段的刻板印象。 相比起来,弱化音乐作品中的旋律部分就显得更加可行。有经验的电影作曲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们在创作配乐时,可以仅仅通过简短的音乐动机和节奏就可以为电影场景做出很好的铺垫而不会显得喧宾夺主。 当主观人物的个人情感需要表达给观众时,才会以一段或几段浓烈的旋律来配合这种情绪的表达。 虽然这种精准的音乐创作方式得到了大部分电影导演和观众的认可,但这并不代表为电影所做的配乐并不具有可听性。 如同某些民族音乐中节奏散漫而又缺乏和声的单旋律一样,仅仅依靠节奏与和声的发展有时同样可以创作出有说服力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方式也在当代的独立音乐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而变的相当普及。 而裴阳目前的任务,就是去搞定基本配乐和电影的主题曲。 他本来就已经为这部电影准备了几首歌曲,还在学校的琴房给夏一可弹唱过。 他这两天的任务,就是找几个专业的音乐人去把这些音乐在专业的棚子里制作出来。顺便找几个“歌王”去演唱这些歌曲。 什么?你问为什么不让裴阳自己唱? 别搞笑了大哥,你如果进过棚子,你就不会问这种问题了,录音棚里可没有声卡给你用,光这一点儿就废除了大量“歌手”。 第(2/3)页